在个体意识充分觉醒、意见表达肆意泛滥的今天,要达成共识似乎并不容易。但基本上没人会反对的观点是:互联网改变日常生活,并且这种改变是彻头彻尾的。
尼采说,任何哲学都是某个阶段生活的哲学,我们还应该加一句,任何生活方式都是某个媒介发展阶段的生活方式。至于互联网时代的活法,就是人类通过所发明的技术,将理想的生活落地的过程。而在这些技术中,不得不提的就是云技术。
01
前不久,马化腾出了本书叫《指尖上的中国》,整本书用例子讲述中国作为移动互联网大国的社会变迁过程。书的起点在“指尖”,也就是你现在正在戳手机的手指;而落点在日常生活,涵盖了社交、购物、饮食、出行、金融、公益等多个方面。
其实,你也可以把这本书叫做:《移动互联网如何改变中国人的日常生活》,这个命题太过庞大,具体一点,谈到移动互联网,就离不开社交,谈到社交,就绕不开微信。一个典型微信用户的一天是这样的:其平均每天要在微信上待47.7分钟,发送74条消息和至少1个红包,记录下5900步。微信已经不仅仅是随身携带的移动场景,更成为了中国人的“在世存有”。
互联网时代的餐饮发生的变化,最明显的就是外卖。在中国,每十个人就有3个吃外卖,其中一半的人每周叫外卖的次数在三次以上。外卖小哥每天送出的外卖超过2000万份。
至于出行,共享单车这种小尺度的、开放式的交通工具,改变了我们最后一公里的出行方式。截至2017年4月,摩拜单车全国骑行总距离超过25亿公里,相当于往返月球3300次。当然,数字背后,骑行的意义不止是共享经济、节能减排,还有文化层面上的探索和体验城市。
类似的例子无法穷尽。关于互联网如何影响生活,相比于具象的事例,也有人的思维更抽象一点。比如美国一家风投公司的合伙人约翰·杜尔(john doerr)就把面收窄,他归纳互联网时代的生活方式是solomo,即social+local+mobile。
也就是说,通过社会关系(social)、基于位置和本地的服务(local)以及移动和移动终端(mobile)这三种方式,互联网得以介入我们的生活。而这三点的实现,都离不开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大数据(big data)、云计算(cloud computing),也就是abc技术的支撑。
abc,听起来有些缥缈。落到实际生活,我们可以看广义上的云技术是如何应用到商业领域和非商业领域的。
02
站在企业的角度,solomo也可以这样理解:如果想要充分触达用户,实现商业价值,就必须利用互联网来渗入用户的社会关系、获取用户的实时位置、满足用户在移动端的使用需求。
以旅游为例,在渗入社会关系上,旅游产品推荐是个典型的例子。以前旅行社刊登在报纸上或者发布在电视上的广告,都是撒播式的,所有的观众接受到的信息都一样。而今天我们看到的内容完全可以因人而异,从而能更加精准的匹配到每一个节点。
前几天,驴妈妈总裁方腾飞在广东电视台的《社会纵横》栏目上也提到了千人千面智能运营的问题。基于腾讯云计算、大数据能力,驴妈妈可以根据消费者的喜好推荐更适合的产品。
嵌入节点以外,企业想要最大程度上触达用户还需要获取实时位置信息。这里的位置,既可以是“此时此地所在”,也可以是未来的目的地。
在此地,智能导览、智能服务机器人的大规模运用,解放了成千上万的客服人员,减少了企业的运维成本。而在未到达的目的地,通过云计算和大数据,可以帮助个人做好旅行决策,避开人流高峰。
最后就要呼应移动互联网时代对操作便捷化的需要。前不久,腾讯云的智慧酒店方案正式落地。当你入住智慧酒店,就可以体验到前台“刷脸”进入。在本人到场的情况下,终于不需要再用证件来证明“我是我”了。类似于实时远程控制空调温度等等在科幻片里才能见到的场景也已经出现在智慧酒店里。
03
除了可以帮助企业拥抱用户,作为基础设施而存在的云计算,还能够让企业以最少的成本享有最适配的服务。而初创企业和中小企业是其中的最大受益者。因为相比于购买设备,他们更想要购买服务。
之所以能降低成本,是因为云计算在本质上是基于规模效应的共享经济。如果没有基础设施的共享,创业公司买一个服务器至少也要几万元,托管一年也要几万元,还要负担网费。
专注做企业直播的初创公司“微赞直播”曾经自己搭建服务器,而在接入腾讯云之后,公司的it成本下降了70%。对很多和“微赞”一样以it为主要开支的创业企业来说,这70%也许就是生与死的差别。
初创企业在接入云计算以后,享受的服务主要有三个:一是弹性扩容,二是按需分配的自主服务;三是云服务商积累的人才和技术。
鹿晗在公布恋情的时候,新浪微博曾因用户大量涌入而瞬间瘫痪。和新浪微博一样,直播平台的流量也是极度不稳定,有时候突发流量甚至比正常流量大100倍。对于面临流量不确定性的企业来说,云计算的弹性扩容服务的作用基本上可以等于心脏病突发时的速效救心丸。
所谓的弹性扩容,就是在企业购买的基础流量之外,当遇到流量突发的时候,可以实现带宽成本还有云服务系统的动态扩容。当资源不够的时候,系统会自动申请更多的资源,等到使用完毕,可以马上释放,并且停止付费。
按需分配的自主服务,就是无需走冗长的申请流程, 直接从云计算平台申请资源,期间不需要与销售人员或者客服人员互动。
接入云计算也可以弥补创业企业在算法人才上的缺失,相应也降低了创业公司创业团队对于高精尖技术获取的成本。云服务商就相当于一个窗口,通过这个窗口,巨头们积累的人才和他们的劳动成果,得以输出给创业公司。
除了降低成本、享受弹性扩容和技术积累这两种基本服务之外,还有一些差异性的服务,根据企业所选择的云服务商不同而不同。比如“微赞直播”就依托于腾讯云和整个微信,这一点从其名字里的“微”就可见端倪。
和微信生态无缝连接,意味着微赞至少不用去担心四个基础问题,一是支付;二是注册,因为微信id本身就是天然的身份入口;三是用户位置,四是多媒体传输。这四大支柱撑起了一条平稳的高速公路,企业所要做的,就是在跑道上加快速度,讲好自己的商业故事。
04
当然,云技术对生活的改变不止停留在上文所讲的商业层面,包括政务、教育、医疗、公益在内的公共事业,也正在并将全面受益于“上云”。就拿政务来说,基于云计算模式,政务云与服务资源、技术服务、服务制度等顶层设计相结合,实现政府组织和工作流程的优化重组,充分解决传统电子政务重复建设、信息孤岛等问题。对老百姓来说,办证办事儿也许再也不用四处奔波了。
在公益方面,腾讯云曾经和政府一起搭建了一个走失儿童追回平台,这个平台目前已经成功帮助600多个家庭通过平台找到了走失的家人,实现了久违的团圆。之所以能有这样的成就,一是依赖腾讯人脸识别、云计算和大数据的技术储备,二是qq空间相册和朋友圈所积累的大量照片数据。
不管是商业还是非商业领域,云计算介入其中的方式,一靠技术,二靠数据。而云计算厂商在这两个指标上的表现,也基本决定了其在云计算市场的最终表现。
先看技术,云计算的技术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某项技术,而是多个技术的集成。云计算与人工智能、大数据、物联网甚至通信等技术都密不可分。而数据很大程度上依赖于云服务商本身的业务广度和深度。
我曾经在之前的文章中说过,当前的云计算市场正在逐步形成四股势力:以阿里云、腾讯云为代表的互联网系云,以华为为代表的传统it云,以电信、联通为代表的传统运营商云,和以ucloud为代表的创业云。其中,互联网系云会成为当之无愧的主流。
而在互联网系云中,at两级格局已经逐步形成。两军在技术实力上不相上下。腾讯的特点是其业务的多元性。目前,腾讯的业务版图涵盖社交、游戏、视频、音乐、k歌等领域,虽然没有直接涉足电商,但是也和拼多多、京东等达成了合作。
这一庞大的业务版图一方面能帮助其更好地理解不同行业对基础设施的需求,另一方面,其沉淀出一个巨大的数据池,这在未来的竞争中,也许会是腾讯云不可比拟的优势。
我们有理由相信,all in云计算,人工智能和大数据之后,那些我们曾设想的美好生活,也会一步步成为现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