刚刚结束的2018年第二次规委会审议通过了《梅家埠、朝阳街道(镇)总体规划(2017-2035年)》,这对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临沂市经济技术开发区创建于2003年,下辖芝麻墩、朝阳(原重沟)、梅家埠三个街道办事处,2010年12月经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2013年8月,《梅家埠街道(镇)(2013—2030年)》《朝阳街道(镇)总体规划(2013-2030)》经市政府批复实施。总规实施对两个街道的经济社会发展起到了科学引领和积极推动作用,有效指导了城镇建设和社会经济发展。但随着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快速发展以及综合保税区的建立,原规划已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2017年1月,经开区管委会对两个街道总体规划进行修编。
下面我们来详细了解一下这两个总规!
一梅家埠街道总体规划
1规划范围和规划期限
规划区范围为东接朝阳街道和沭河,南至引沂入沭河道,西临沂河,北接芝麻墩街道,面积91.6平方公里。
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7—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2总体规划目标
畅达高效的工贸区、滨水舒适的宜居处、绿色生态的田园地。
3城镇性质与人口规模预测。
1、城镇性质:临沂市发展承接地,区域产业突破区,智慧物流新领地,水利田园观光城。
2、人口及城镇化水平:近期(2020年)总人口13.8万人,城镇人口8.07万人,其中镇区人口3万人,城镇化水平58.5%;远期(2030年)总人口31.01万人,城镇人口24.21万人,城镇化水平78.1%。
4镇域规划。
1、城镇空间布局结构:
“一环、两翼、三带、四心、六轴”。
“一环”:是滨河沿线的滨河交通环路,也是滨河生态休闲带。
“两翼”:镇区形成的综合服务产业区和东南部的生态农业观光游览区。
“三带”:结合彭白河、解白河、玉白河滨河景观路打造的慢行沿河公园带。
“四心”:驻地集聚发展形成的综合生活服务中心、两个社区服务中心,一处旅游服务中心。
六轴:沃尔沃路(54)、联邦路(60)、东外环(60)、太阳城路(40)、柳州路(50)及南外环(60),这六条对外联系的主要发展轴。
2、镇域产业布局规划。根据产业分区规划和实际发展业态,将产业分为四大功能区:包括机械制造产业园区、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绿色加工小镇以及现代物流小镇。
①机械制造产业园区。以众泰汽车、山建重机为龙头的产业园区,利用开发区的机械制造产业基础,引入高端高效的相关产业,构造经开区机械制造的集聚地。
②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区。在填补产业用地空白的同时,进行产业优化升级,逐渐更替原有重污染低效益的企业,作为经开区新型产业的承载区。
③绿色加工小镇。改变周边废品回收小厂的乱象,打造以苗木、蔬菜、葡萄等优势产业集中研发深加工的绿色加工小镇。可作为本街道自身的产业区,考虑用工业地产的模式,集约组织管理同类产业,便于产业链的打造。同时可作为绿色教育基地,形成工业游览的项目。
④现代物流小镇。以铁路物流港为起步,构筑区域集散中心,设置核心服务区域,集信息调度、生活服务、产品展销、娱乐休憩等相关功能,打造超前的智慧物流小镇。服务企业的同时,也承揽苗木、葡萄、蔬菜的流通。
⑤田园观光业。深度结合农业与旅游产业,挖掘本地特色,打造多样化的田园观光主题,构筑城镇产业新高地。将重点建设:万亩苗木花卉基地、葡萄小镇、生态有机蔬菜示范基地、城际农场、好运角生态旅游基地、湿地公园。
5镇区规划
1、城镇发展方向。
“东控、西优、南跃、北连”。
主要向东、向西,适当向南、向北。向东靠近河流,环境较好,但多为基本农田,可建设用地有限。应注重控制发展规模;向西已形成规模化的居住区和工业园区,可优化产业形式,继续填充用地空缺;向南紧靠临沂市南外环,需要跨越发展,适度发展为对外交通服务的商业设施,以及小规模专业门类工业组团;向北可将现状已形成的产业区和朝阳街道、综合保税区进行产业对接。
2、镇区规划结构。
“三心、四轴、一带、六片”的空间结构。
“三心”:行政中心周边的综合服务中心和两个中心社区形成的公共服务中心;
“四轴”:四条主要道路发展轴;
“一带”:滨河东路形成的滨河景观带。
“六片”:两个居住片区,三个产业区以及中部的物流区。
3、镇区土地利用规划。根据驻地的现状情况,在镇区的东部、西南部集中设置两片集中的居住区。工业用地则在原有基础上更替产业扩大规模,分为三个片区。仓储用地的选择,要依托良好的交通站场优势,结合全区产业大环境,打造临沂市南部综合物流中心。同时完善公共设施配套建设,考虑养老配套的配置。
在居住片区中间设置邻里中心6处,邻里中心包含学校、商业、绿地、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内容,服务周边居民。
在工业区和物流区设置工业邻里7处,邻里中心包括商业、绿地、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为工业区服务。
8城市设计
通过对建筑风貌、空间尺度、城市色彩、临街界面等各方面的梳理和引导,使城市达到如下整体目标:
“延展现代风华,延伸生态水文”,塑造具活力、个性的特色新城。
1、 综合一体的现代新城。
2、 特色鲜明可识别。
3、设施完善与先进。
4、创造与自然环境和谐融合的生态之城。
2朝阳街道总体规划
1规划期限和规划区范围。
规划期限为2017—2035年,其中:近期为2017—2020年;远期为2021—2035年。
规划区范围为东至沭河,南到梅家埠镇,西邻芝麻墩街道,北接临沂市河东区,面积67.02平方公里。
2总体规划目标
将朝阳街道打造成宜居、宜业、宜游的现代化生态城镇。
3城镇性质与发展方向。
1.城镇性质:国家级综合保税区,以旅游、产学研为特色的东部生态新城,现代物流及现代制造产业基地。
2.发展方向:以城镇现状为依托,居住、商业向东拓展,工业、物流向西发展。
3、人口及城镇化水平:近期(2020年),镇域总人口14.17人,镇驻地人口9.10万人,城镇化率为64.22%。远期(2035年),镇域总人口33.4万人,镇驻地人口33.4万人,城镇化率为100%。
4镇区规划
1、规划结构及发展重点。
规划形成“两轴、两心、八片”的规划结构。
“两轴”:是以沂河路与东外环为依托的城市发展轴;
“两心”:为北部城市次中心和南部生态社区中心;
“八片”:为北部居住片区、南部居住片区、生态旅游片区、综合保税区、保税区配套服务区、中部物流区、西部工业片区、北部商贸物流区八个功能片区。
规划重点发展“一心、三片” :
“一心”:为北部城市次中心;规划中在东外环以西,沂河路两侧建设城市次中心一处,作为提升朝阳街道城市品质与风貌的标志性空间,提高周边土地价值,引领城市建设发展。
“三片”:即东部生态城片区、综合保税区以及配套服务区。
2、活力源-东部生态城。以东部生态城的开发为依托,建设包括城市综合性商圈、城市公共服务中心、旅游度假乐园、公共绿地、滨水绿化、社区中心等的功能节点。产生积极的外部边际效应,提升周边土地价值、带动建设开发,将临沂发展由“沂河时代”扩展至“沭河时代”。
3、动力源-综合保税区。在原有西部工业片区的基础上,以综合保税区为依托,带动朝阳街道的工业、仓储、物流、服务业等行业的飞速发展,打造成为工业物流增长极。
4、片区产业规划。在现有产业分布的基础上形成现代城镇产业区、综合保税区、生态休闲区三个产业发展区。
5、道路系统规划。规划形成主干道、次干道、支路的三级城市道路系统,主干道形成“四横三纵”的道路结构:“四横”:沂河路、临工路、华夏路、柳州路;“三纵”:杭州路、联邦路、东外环(程梅路)。
6、邻里中心。
居住邻里中心:居住邻里中心包含学校、商业、绿地、医疗卫生、文化设施等内容,服务周边居民,服务范围步行10分钟可达。
工业邻里中心: 工业邻里中心包括商业、绿地、医疗卫生、休闲娱乐设施等,为工业区服务,服务范围在步行10分钟。
7、教育医疗。规划设计小学四处、九年一贯制中学五处、(其中保留初中一处、小学两处),各学校均结合居住区邻里中心布置。规划设计镇级医院两处,分别位于长安路与东阳路交叉口东南,锦州路与泰山路交汇处东北。社区医院四处,主要结合居住区邻里中心布置,方便居民就医。
8、景观风貌。规划形成“一带两廊多点”的景观结构。“一带”为沭河景观带;“两廊”为玉白河景观廊道和朝阳河景观廊道,“多点”为景观节点。建筑风貌:东外环以东以现代简欧建筑风格为主,东外环以西以现代建筑风格为主。
9、海绵城市。城市绿地系统采用海绵城市设计模式。海绵城市,是新一代城市雨洪管理概念,是使城市在适应环境变化和应对雨水带来的自然灾害等方面具有良好的“弹性”。下雨时吸水、蓄水、渗水、净水,需要时将蓄存的水“释放”并加以利用。
2018年第二次规委会原则通过《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朝阳街道总体规划(2017-2035年)》、《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梅家埠街道总体规划(2017-2035年)》方案,并要求两个街道的规划应以主城区重要功能区的定位进行统筹谋划,按照新旧动能转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抓好产业升级,打造产城融合示范区;要突出生态理念,加强自然资源保护,处理好保护和发展的关系,打造生态产业区;要与土地利用规划等有关规划做好衔接,保证规划的落地和实施。